行业资讯

【专家视点】科学认知桑黄 有序发展产业

2019-12-09 22:28:46 admin 3144

图片关键词

  桑黄是传统中药,也是东亚地区药用菌物领域关注的热点。目前,市场上出现了桑黄热,其热点主要表现在肿瘤的预防、辅助治疗及日常保健上,但桑黄产业在种类确定、商业宣传、科普上缺乏规范性。谈起桑黄产业现状,业内专家颇为忧虑。

桑黄具多种价值

  桑黄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为“桑耳”,唐代甄权的《药性论》记载为“桑耳使,一名桑臣,又名桑黄”,首次出现了“桑黄”两字。

  根据历代本草记载,初步归纳的桑黄功效有活血化瘀、益气、理气、散结等。

  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包海鹰教授的团队对桑黄深入研究考证,完成了“药用木腐真菌‘桑黄’资源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和“‘桑黄’类药用菌的次生代谢产物资源及其部分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机理研究”项目。

  “小真菌治大病”。包海鹰介绍,桑黄自古以来,临床主要用于肿瘤疾病、出血症、咽痛、遗尿涩痛等。桑黄在妇科病治疗中应用较多,包括子宫肌瘤、子宫癌、乳腺增生、乳腺癌等。桑黄不同发育时期子实体功效不同。现代医学研究方面,国内外在桑黄治疗不同肿瘤的临床前药理实验研究方面成果较多,研究的桑黄种类多样。唐代孟诜在其《食疗本草》中记载:“寒,无毒”“利五脏,宣肠胃气,排毒气。”关于桑耳(桑黄)汤功效的记载有:“主治妇人虚损,或房室无忌,带下赤白。”

  桑黄还有食用价值,明代《本草蒙筌》记载:“(桑黄)采收剉碎,醇酒煎尝。”此外,在山东省沿着黄河故道的夏津、临清、无棣等地区民众有多年桑黄泡茶饮用习俗或餐饮中作为提鲜剂加入到酱油中。

  古书中还有桑黄美容价值的记载。《摘玄方》中记载有:“面上黑斑:桑耳(桑黄)焙研,每食后热汤服一钱,一月愈。”


桑黄产业有乱象

  20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韩国出现了桑黄热,韩国专家对桑黄有多方面的研究,包括人工栽培和产品研发等。当时在韩国被认为是“桑黄”的种类主要包括裂蹄针层孔菌、火木层孔菌、瓦宁木层孔菌(杨黄)等。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主要受到韩国宣传和推广的影响,部分研究者和企业开始关注桑黄,尤其得知其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后,开始在东北地区试栽。之后在其他省份也开始栽种,规模越来越大。

  近几年桑黄出现了一定的热度,其热点主要表现在肿瘤的预防、辅助治疗及日常保健上,可能与近些年肿瘤病人人数增加和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有关。

  桑黄从北到南,以农产品的形式在销售,价格不一,种类多样。因为没有在深入科学研究基础上进行开发利用和产业化,目前桑黄在种类确定、产品类型、商业宣传、科普知识上缺乏规范性。

  包海鹰对于桑黄产业中的一些乱象深表担忧。在她看来,桑黄产业面临的问题有:目前在国内只是以初级农产品形式销售;桑黄种类多样,物种鉴定种属变化大,有可能误导企业;价格参差不齐;宣传上有些夸大其功效的现象;在有些桑黄种类的食用、药用价值不确切的情况下,有盲目规模栽培的现象;缺乏对桑黄的科学准确的认识,人云亦云或断章取义。“多年来,一直没有人从中医药角度深度考证探源和系统研究桑黄。近几年我们课题组开展多项工作,研究认为粗毛纤孔菌是真正传统中药桑黄,并得到了多方面的证据。”


  正本清源塑产业

  商家、科研人员、市场管理者、公众均应理性认识桑黄。

  包海鹰认为,应重视国内学者对桑黄的考证研究成果,明确中药桑黄的真正来源,确定其准确学名,研究古方中桑黄的利用,尤其是复方、炮制方法及剂量。不能盲目夸大宣传和推广栽培,要有科学依据。科研人员应加快按药材标准、药典要求对中药桑黄开展多方面的基础研究。应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产地食用习俗,通过系统研究为其成为新资源食品提供依据。

  包海鹰建议:在目前的多个被称为桑黄的种类中有选择地发展相关产业。重点有两个物种,一是粗毛纤孔菌,根据多方面、多角度、多年的考证研究结果显示该菌是我国传统中药桑黄。加强粗毛纤孔菌(桑黄)传统功效的深入研究力度,健全人工栽培品质量评价体系。二是瓦宁木层孔菌,又称杨黄,其野生种类主要分布于吉林省长白山地区,多年生,生长在野生山杨上。目前瓦宁木层孔菌的栽培规模较大,栽培技术较成熟,在延边地区民间有应用习俗。

  包海鹰说:“企业作为产业的重要主体,首先要正本清源,不要盲目跟风。要在法律框架内研发和销售真正为公众带来健康的桑黄产品,使其成为道地性的中药大品种,并树立品牌。”(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首页
产品
新闻
联系
关于上上滋